标准保护地球!中国建研院推进标准高质量发展
10月14日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纪念日,被选定为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2020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标准保护地球”,其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的人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建研院积极响 应政府号召,参与《建筑法》修订工作,将建筑绿色化相关联的内容融入我国建筑行业法律和法规当中,促进我国建筑健康化发展;严格遵守标准化法律和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文件要求,热情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文件起草工作;主动承担并支撑服务国家标准化改革,紧紧围绕国家标准战略、标准体制改革、重大标准研制与实施、标准国际化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政策性研究方向开展系统攻关;牵头承担的“标准与知识产权”“技术法规”等国家、省部级标准化研究课题,主持制定的房屋建筑领域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筑节能标准体系、BIM应用标准体系,为政府部门标准化政 策制定、管理创新和标准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全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研编工作全面启动作为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重点任务的承担单位,中国建研院牵头编制《住宅项目规范》等11项全制性工程建设规范,通过加强组织协调与管理,各项标准按进度、高质量完成阶段性重要任务。同时,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开展绿色建筑标准化服务全链条培育试点,批准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筑工程)。此外,中国建研院热情参加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改革创新,负责开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团体标准化试点等改革重点任务,发挥智库支撑、示范先行作用。
截至2019年,中国建研院累计负责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约900项、团体标准300余项,覆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防灾、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专业的工程建设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近年来,在绿色生态、健康建筑、智慧城市、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建筑工业化等新兴领域主编了多项标准规范。
习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发展的策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根据我们国家国情和建筑领域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建研院以标准化工作为切入点,建立了我国健康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我国首部《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通过标准化工作,既完成了将“健康中国”战略精神落地于建筑领域的转换,又有效提升了建筑的健康性能,将健康建筑技术推广应用、普惠于民,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环境的需要。此后,依循同样的标准化工作思路,编制并发布了《健康社区评价标准》T/CECS 650-2020(T/CSUS 01-2020)和《健康小镇评价标准》T/CECS 710-2020等系列健康建筑标准,实现了健康建筑从单体向区域的拓展,以期能更完整地服务于国家、行业和百姓。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坚持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方法,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载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是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中国建研院主持了该标准2006版、2014版和2019版的“3版2修”,经过10余年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积累,构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性能的高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绿色建筑内涵,更新了绿色建筑定义,重设了绿色建筑评价时间节点,增加了绿色建筑“基本级”,提出了绿色建筑星级评价特别的条件,提升了绿色建筑性能,将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建研院积极发挥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制修订的行业带头作用,积极承担大量标准技术管理工作;逐年制定《中国建研院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对所有在编标准项目进行梳理归纳,有效保障在编标准的编制进度与质量,确保标准化相关工作系统性开展。
截至2020年,中国建研院共负责31个标准化机构秘书处工作。其中,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方面,共有12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委员会、5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7个秘书处;在团体标准方面,共有10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等14个秘书处工作。中国建研院率先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标准内容涵盖健康建筑、工程抗震、建筑设备、建筑信息技术、建筑环境、检测及认证等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及产品领域。
为积极“走出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建研院结合工作实际,实施从参与到逐步主导的国际标准化策略,稳步推进标准国际化,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一方面,热情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中国建研院派员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筑施工机械与装备(ISO/TC195)和太阳能系统热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ISO/TC180/SC4)技术委员会主席;负责18个ISO等国际专业方面技术委员会的管理及国内归口工作,以及1个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的观察员单位;主导5项ISO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参加20余项ISO/EN国际标准编制工作,承担《老挝混凝土结构工程技术标准》等区域性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持续做好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工作。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水平逐年提升,产业迅猛发展。真空集热管是太阳能集热器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国建研院主导制定的ISO国际标准《太阳能集热器部件和材料 第1部分:真空管的耐久性和性能》ISO 22975-1:2016、《太阳能集热器部件和材料 第5部分:绝热材料的耐久性和特性》ISO 22975-5:2019相继成功出版,有效带动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及产品“走出去”。
在《太阳能集热器部件和材料第5部分:绝热材料的耐久性和特性》编制的四年过程中,中国建研院会同德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的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专家组成编制组,积极商讨修改,寻求共同意见看法。其中,专家们针对聚氨酯硬质泡沫等有机绝热材料与矿棉等无机绝热材料分别提出了性能指标;针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应用需求提出了排气性能测试方法与指标要求。最终,该项国际标准草案得到成员国单位全票表决通过,为太阳能集热产品提供了国际通则,为行业的国际化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地位,由技术跟随转向标准引领,为推进标准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2019年11月,由中国和丹麦共同主导的国际标准《太阳能-集热器场-性能检验》已经获批立项。
另一方面,主动开展标准国际化研究、交流与合作。中国建研院主动研究建筑法规、高性能材料、绿色建筑等标准国际化课题,开展国际标准跟踪、比对和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承担的“瑞士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与标准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民用建筑工程标准应用情况调研”等标准国际化课题及研究项目,为国际标准的编制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为中国标准输出和国际标准转化探索基本路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9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领跑”世界绿色建筑标准的新格局。中国建研院主持翻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英文版,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经验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中国建研院通过出席由联合国环境署、全球建筑联盟和Construction21国际联合主办的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8建筑行动论坛,参与筹建中国绿建委法国事务部等标准化国际合作、宣传工作,对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绿色建筑发展现在的状况进行国际宣传。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满足我国疫情防护用品对外贸易需求,助力我国对世界各国疫情防控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建研院仅用10天的时间,完成国家标准《空气过滤器》GB/T14295-2019的英文版翻译工作。现在,该标准已正式批准发布,将积极地推进我国空气过滤器标准在国际上的应用,有助于国际加深对中国生产的空气过滤器产品质量和应用条件等方面的理解,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空气过滤器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保证了我国空气过滤器产品的行业地位。
热线:1520618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