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过三道关 居民才敢喝(组图)
每逢节假日,林梦(化名)就会从威远县城回到向义镇看望爷爷奶奶。在她的记忆中,爷爷奶奶家的自来水总是有问题。“不干净,有时候浑浊泛黄。”
近日,记者在走访后发现,在向义镇,有不少居民自制过滤器净水,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自来水问题。
威远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向义镇的自来水与水源和管道有关,政府已通过规划,力争年内开工县城直供饮水工程。工程完工后,向义镇居民将能享受到来自葫芦口水库洁净、达标的自来水。
今年中秋节,林梦回爷爷奶奶家又遭遇了“浑水”。“我偶尔回来一次还好,但是爷爷奶奶煮饭洗菜都是用这个水,他们年纪大了又不能挑井水,如果长期这样(浑浊),担心对健康有影响。”
林梦介绍,她家住在县城,一有假期她就会回老家看爷爷奶奶,但“巧合”的是,几次她回去,就遇到浑浊、泛黄的自来水。“他们还笑我,说是我运气不好,每次回来都遇到。因为他们老年人对这些事没什么概念,认为自身制作沙缸过滤一下就行了。”
林梦的爷爷奶奶告诉她,浑浊、泛黄的水大多分布在在夏季和停水后,每当这样一个时间段,就要放掉很多脏水,才能看到干净的自来水流出。“那些浑水过沙缸都不管用,只能直接接一根水管放掉,或者留着用来冲厕所。水里面既有泥沙,还有青苔。”
9月17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到向义镇采访的当天,正在下雨,开店做生意的李先生将水龙头拧开,让记者看内壁的青苔。他和记者说,在水龙头和水管,都能看到有青苔。“说明什么?说明水质不好,不然怎么会长那么多青苔?在向义,很多人家里都有过滤器,而且都要定期清洗,不然都不敢用这个水。”
随后,李先生将记者带到他位于向义镇粮站旁边的家,在一栋楼的顶楼上,安放着他自制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一个小坛子,里面装有河沙;第二层是从净水设备上拆下来的过滤器,用于第二次净化;第三层是一个大坛子,经过两次过滤的水被盛在此处澄清,然后再通过一根只有自来水管五分之一大小的软管进入李先生家。
71岁的吴婆婆是李先生的邻居,虽然她家的沙缸只有一层过滤,但她说自己常常都得对表明上进行清理。“如果不清的话,最多一个月,沙缸表面就全是青苔。除了定期清理青苔,还要隔几个月清理一遍沙子,以免失效。”
向义镇人大主席刘永分管向义镇自来水工作。他和记者说 ,在8月,威远县疾控中心和威远县卫生执法大队分别对向义镇的自来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出厂水是合格的,但是水源水存在一些问题。
据他介绍,向义镇在一年多以前是取的岩湾水库的水,那时水质更差,如今已有所改善。“严格说来,岩湾水库都不叫水库,只是一个石场,相对来说面积比较大。但那附近有个变电站,人比较多,有生活污染,后来就取消了这个取水地,改到了七一水库,多了2公里的路程,做了改善。”
刘永说,七一水库的水大多数来源于每年4月左右春灌时长葫灌区的水,水库只能起储水作用,不能自产水,因此任旧存在一些问题。“七一水库的水是死水,不是活水,我们也在积极想办法,请过自贡水务局的专家来分析原因,也跟县上有关部门也打过报告,希望能改善水源水,但确实资金量比较大,也不是我们镇政府层面能够解决的,需要上级的支持。”
为何停水后和夏天自来水浑浊情况较多,刘永也做了解释。“场镇自来水入户管道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安的,当时大部分都是PVC管,由于时间长了,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时间长经过暴晒后内壁有污垢。若用户长时间不用水或者平时开得很小,一旦开大,污垢就会随着水的冲力放出来。去年就已经向县上打了报告,要求对管道来更换,预计要200多万元的资金,目前暂时没有相关项目支持。”
威远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向义镇自来水的问题,县上从2006年就已经在开始想办法解决。而如今,水源地从岩湾水库换到七一水库的向义镇,面临的已不是当初的“饮水解困”问题,而是居民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负责人说,2013年,威远县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投资5亿元建设水源工程、水处理厂及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到 2017年,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质标准,实行同源同网同质;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丘陵区集中供水率达到90%,低山区集中供水率达到70%。日供水能力达到8万吨,年供水量达到3000万立方米。
向义镇的自来水问题,就在这个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之中。该负责人说,按照相关规划,力争今年年底前启动团鱼凼水厂改造及南线管网延伸工程,工程完工后,南线乡镇居民将与县城居民饮用同样的水。“南线就包括向义镇,这个工程完工后,向义镇的管网就将直供葫芦口水库的水。”
该负责人说,县城直供水只是解决了水源水的问题,至于向义镇管网改造,则需要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
热线:15206181866